在高質量發展的號角聲里,廣東經濟中最活躍的中小企業、新業態、產業鏈等地帶,黨建如何賦能?
日前,《南方》雜志記者到訪廣州、深圳、惠州等地,見證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。
“看得見”的生產力
走進廣州市黃埔區高新興科技集團大門,“永遠跟黨走,以黨建為引領,讓黨建和企業經營形成合力”的大字分外醒目。
最近,為了保證能夠攻克重要項目和科研難關等,高新興科技集團黨員們都簽訂了“133”帶動協議。
“133”帶動協議源自高新興提出的“133”思想工作帶動法。即由1名黨員帶動身邊3名員工群眾,3名員工群眾再帶動另外3名員工群眾,通過1×3×3的乘數效應,構建起“鐵三角”的攻堅力量。
這些年來,高新興在企業內部實施黨建與生產經營“雙同步、雙融入”的管理辦法,取得了良好的成效。2021年,高新興的黨建工作入選“全國兩新黨建百大優秀案例”,是廣東省企業里唯一的一家。
高新興科技集團黨委書記、執行副總裁黃國興認為,在高新興的發展歷程中,400多名黨員發揮了決定性作用。
“一個人能被發展成黨員,他一定很優秀,在高新興看來,他就是一個值得我們培養的人才?!秉S國興說。
為此,高新興通過“133”思想工作帶動法給黨員壓擔子、賦權力、給空間,比如通過黨支部書記列席經營例會、賦予黨員推薦人才的權力、發揮基層黨員的監督作用等,最終讓黨建工作成為高新興長足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
2018年,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黃埔區視察時,提出了“中小企業能辦大事”的重要論斷。5年來,一批像高新興一樣的專精特新、隱形冠軍、單項冠軍、獨角獸企業等在黃埔根植滋長,中小企業成為黃埔區穩產業、保市場、促創新、增就業的最強主力軍。
作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,如何能讓中小企業辦成大事?對黃埔來說,黨建工作是這一問題的答案之一,甚至被譽為黃埔“看得見”的生產力。
黃埔探索園區特色黨建,如加速器園區“三化機制”、科學城“園長制”等,結合園區企業集聚提供屬地化兩新黨建服務;行業黨建注重“黨建+業務”推進,如成立“小個?!秉h委為“小個?!逼髽I破痛點、通堵點,讓政府扶持政策能及時直抵需求企業;在全省首創選派年輕干部“頭雁”飛入企業一線,直接服務中小企業,解決急難愁盼問題;在廣州率先探索“紅杉林”產業鏈黨建,以黨建為引領,以產業經濟為脈絡,黨建強鏈、補鏈、延鏈,為產業鏈供應鏈注入強大穩定的發展能量……
在黨建引領下,黃埔集聚中小企業超4萬家,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超2500家、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61家、單項冠軍18家、培育上市企業77家,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8800億元,GDP突破4300億元,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二、工業百強區前三。
來源:《南方》雜志
